防蟻先找窩,生物防治效果佳
生物防治法是最新的防蟻方法,將「餌站」釘在白蟻侵食的地方,讓白蟻啃食藥劑(右圖),即可消滅蟻巢。江思賢攝
【祝 秀薇╱台北報導】新竹呂先生來函詢問,所住木屋常遭白蟻侵食,擔心一般的防蟲法會對人體造成影響,想請問是否有不傷人體的防蟲方法。防蟻專家表示,目前防 蟻的最新利器就是「生物防治法」,利用一種昆蟲生長調節劑(六伏隆)當誘餌,不但可成功消滅蟻巢,對人體、環境都不會有害。
各有利弊
中星防蟻公司負責人鄭文清表示:「傳統防治白蟻的方法都是使用化學藥劑,對環境及人體影響較大,不過,施工期短,1天就可看到效果;生物防治法雖較環保、安全,但施工期長達2個月,各種防蟻方法都有優缺點。」主要還是看蟻害及屋主狀況,選擇使用傳統方法或生物法。
防治白蟻的第1步是先找出白蟻的「窩」,鄭文清指出,蟻窩通常會在溫暖潮溼的地方,一般人會以為蟻窩應在地底,但在都會區中,有60%的蟻窩是在頂樓、花圃、陽台等處被發現,只有30%是在1樓庭院中。
因為在白蟻的生活史中,會發展成俗稱的飛蟻,因具向光性會往高樓飛,進而築巢,曾有蟻巢築在20幾層樓高的頂樓水塔旁。
須確定蟻害範圍
防蟻的第2步,是確定蟻害範圍。由於白蟻啃食木材或牆面的初期,並不會破壞表面,因此,通常發現木板有破洞時,木板裡頭已被啃食得很嚴重。要確定蟻害的範圍,可觀察白蟻築成的「蟻道」(外觀類似泥土的通道)判斷,也可以用「測蟻超音波器」探測白蟻的活動範圍。
傳統的防蟻法,是利用化學藥劑,以製造「阻隔帶」的做法防蟻。最常見的是,在木材與壁面或地面的接觸面,噴上殺蟻藥劑,若是水泥牆遭蟻害,也可用針孔打洞後,再灌入藥劑,達到殺蟻效果。
但化學藥劑氣味刺鼻,且對人體有害,雖然施工期只要1天,但屋主須外住1~2天,且有時不一定只有1個蟻巢,阻隔法無法消滅所有的蟻巢,3~5年容易再犯白蟻。
土壤防治污染大
若是蟻窩築在地底,則有阻隔防治法:土壤防治法。即在房屋四周挖條「護城溝」,深約30~50公分,再灌入藥劑,阻絕白蟻從土壤進入建物,不過,此法藥劑使用量大,對環境及水源污染極大。
生物防治法是利用稱為「餌站」的罐裝物、內裝木材及一種昆蟲生長調節劑(六伏隆)當餌,六伏隆可讓白蟻無法蛻皮而亡,且當1隻白蟻食入後,會將藥劑帶回巢餵食其他白蟻,這樣一來,就可以消滅整個蟻巢。
生物防治法因未使用化學藥劑,屋主不必外住,但工期較長,通常須時2個月,且每2個星期要檢測餌站一次,看是否有白蟻來食及補充藥劑等,直到無白蟻取食為止。
不過,居家裝潢採用木材很多者,並不適合採用此法,因為白蟻掠食的標的很多,不一定會來吃餌站的木材,防蟻效果不佳。
專家意見:看到飛蟻應立即消滅
防治白蟻,最好還是從預防做起。在白蟻的生活史中會變成飛蟻,在端午節前後,會進行「分飛」交配期,這時若在家中或附近看到飛蟻,一定要消滅牠,因為只要環境適合,即使只有1對公母蟻,也能築巢發展成蟻窩。
通常白蟻都築巢在溫暖潮溼的地方,除了地底下以外,在都會區大樓的浴室、陽台或花圃、頂樓水塔等處也可發現蟻窩。